校(院)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南京都市圈发展座谈会

南京 | 2024.08.23 阅读次数:1

8月22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南京都市圈发展座谈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委党校、安徽省委党校指导,南京市委党校、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协办,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承办。会上,《国家级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报告》正式发布。

座谈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主题,来自全国14个国家级都市圈中心城市以及南京都市圈城市党校、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聚南京,为建设更加繁荣、和谐、可持续的都市圈建言献策。

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黎辉在致辞中指出,南京都市圈获批建设四年来,各成员城市坚持发挥优势、深化合作,“同城化”蹄疾步稳,“现代化”持续推进,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4.1万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5.1万亿元,改革发展成果初显,党校系统在其中也展现出应有担当。他希望本次座谈会成为促进大家创新观点交流的平台,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推动都市圈改革发展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

“南京都市圈在不断探索都市圈同城化和城市群一体化的常态化运作方面,求创新、出成果、见实效,为全国都市圈同城化和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贡献了鲜活的地方智慧、地方实践。”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郑泽云在致辞中表示,新华报业将综合运用旗下全媒体矩阵、现代传播平台,助力南京都市圈发展座谈会成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对外宣传推广平台,以及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主题思想交流平台。

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王辉龙教授主持发布《国家级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报告》。报告从经济综合实力,以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水平等“1+5”个方面对全国14个国家级都市圈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个维度一一进行启示分析。根据报告,我国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即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都市圈发展处于领先地位。深圳都市圈以5.17万亿的经济综合实力位列第一;南京都市圈以5.1万亿综合实力居第二位;南京都市圈协调发展指数位列14个国家级都市圈榜首。

专家演讲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编许宝健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主题,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教授杨明认为,改革要勇于创新实践,强化问题意识,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人民至上,将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的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敏锐捕捉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精准施策、靶向治疗。

“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能够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陈爱军表示,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党校的头等大事,也是全体党校人的政治责任。安徽省委党校将认真落实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专题工作会议要求,一体推进学教研咨宣编等各项工作,走好“第一方阵”,当好“三个表率”,努力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

城市是一种承载生产生活方式的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同城化是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基本趋势。浙江大学原社科学部副主任、教授贾生华介绍了杭州都市圈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并针对未来同城化发展提出了“规划引导,政府推动,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驱动,形成柔性边界,建立多层次结构”;“应用大数据治理,促进政务互联互通”;“促进地域文化认同和社会融合”的四点展望。

本次座谈会还启动了全国性的主题征稿活动,甄选出157篇论文集结成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南京都市圈发展座谈会论文集》,并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7篇。现场,南京市发改委主任钱维宣读获奖名单,与会主要领导为获奖者代表颁奖。会议还设置了南京都市圈城市党校工作交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研讨,以及都市圈、城市群及区域现代化研究交流等环节。

信息版权归源网站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苏ICP备2023025294号]